- 汪丛笑;
分析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智能化水平现状,指出系统主要存在伪数据不能有效识别、系统安装使用复杂、故障诊断功能简单、安装使用与标准要求符合度难以衡量、报警处置机制单一等问题;结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相关要求,提出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智能化发展对策,包括软件伪数据识别,设备自识别安装,系统自诊断,分级报警处置机制,瓦斯涌出、火灾预测预警功能等。
2017年11期 v.43;No.260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78 ] - 贺耀宜;贺安民;安世岗;吴茂晗;
针对目前煤矿井下固定场所和移动场瓦斯监测分别由安全监控系统和智能瓦斯巡检系统来执行,数据缺乏关联的情况,分析了上述2类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将2类系统的数据进行融合,使固定场所的瓦斯监测与作业场所的瓦斯流动检测互为补充,从而实现井下瓦斯无死角监测。研究了2类系统数据融合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实现监测数据属性、位置信息、数据存储方式和数据表现方式等统一,监测数据与时间、空间信息统一,以及需要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主数据管理平台、井下精确定位、"GIS一张图"等。
2017年11期 v.43;No.260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0 ] - 张立亚;
针对现有的矿山视频监控系统只能实现环境和设备运行监控,无法对人员等动目标行为实施有效监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矿山智能视频分析与预警系统,介绍了系统组成及架构,以胶带堆煤检测和人的行为检测与识别为例,阐述了系统实现原理。在煤矿井下进行了胶带堆煤检测、危险区域人员检测、系统识别率和响应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检测出胶带上的煤量及危险区域范围,识别响应时间不大于2s,识别成功率不低于98%。
2017年11期 v.43;No.260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93 ] - 程德强;黄晓丽;厉航;王浩宇;李尚同;
针对矿井车载摄像系统拍摄的视频因含有前景运动目标及高噪声造成的全局运动矢量估计误匹配率高、实时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ORB特征匹配与改进粒子滤波的矿井车载视频图像稳像算法。在运动矢量估计阶段,采用ORB算法提取图像特征点;采用基于图像块的连续3帧间差分法,联合时空一致性准则快速剔除前景运动区域的特征点;结合前景标记区域,对特征点位置进行初次筛选,对保留下来的背景特征点进行配准;利用仿射变换模型实现帧间运动矢量的估计。在运动滤波阶段,采用基于估计窗的实时粒子滤波算法滤除抖动分量,获得补偿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避免了前景运动目标对稳像精度的影响,且具有较快的处理速度。
2017年11期 v.43;No.260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9 ]
- 朱柳;
为研究高家堡煤矿高水平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对高家堡煤矿进行了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高家堡煤矿以水平应力为主,最大水平主应力为38.67MPa,方位角为227.30°。对巷道轴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不同的2条回风巷围岩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当巷道轴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为12°时,塑性区分布在巷道周边附近,呈椭圆状;当巷道轴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为78°时,顶板塑性区向巷道两角斜上方发展,出现类似方形的塑性区;巷道顶底板的破坏程度大于两帮;巷道轴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越大,围岩变形越大。
2017年11期 v.43;No.260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2 ] - 候倍倍;宋玉龙;曹硕;
针对基于RSSI的加权质心定位算法会出现三边测量区域选择错误、只是用节点之间的距离信息衡量信标节点的影响力,忽略了各条信号传输路径中误差的标准偏差也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SSI的偏移误差修正的井下定位算法。该算法结合加权质心定位算法思想,采用RSSI测距模型测量节点之间的距离。在获得节点间的距离信息后,通过对测距误差中随机变量的标准偏差进行概率分布分析来衡量节点间的测距误差,并对随机变量进行偏移误差修正,最终获得较高精度的定位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与加权质心定位算法相比,该算法的定位精度提高了19%,定位结果的稳定性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2017年11期 v.43;No.260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83 ] - 李昀;苏小东;董加岩;黄乐;
介绍了基于WebGL的三维矿山巷道系统的架构,研究了数据源处理、巷道拓扑网络构建、巷道模型构建等基础问题,分析了数据预处理与清洗、规则建模、数据格式转换、二三维视图对应、路径分析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实现了三维巷道可视化并维持了三维巷道的拓扑关系。
2017年11期 v.43;No.260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2 ] - 郭永存;陈健康;胡坤;王鹏彧;王爽;方成;
以轴向永磁异步调速型磁力偶合器为研究对象,基于磁路法建立了磁力偶合器输出转速与气隙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磁力偶合器的气隙特性,研究了恒负载工况下磁力偶合器的气隙与输出转速的关系,获得了磁力偶合器在不同气隙下对应的输出转速变化规律:随着永磁体盘和铜盘之间工作气隙的增加,磁力偶合器输出转速逐渐减小,当气隙从2.5~12.5mm线性增加时,输出转速从773r/min逐渐减小至723r/min;当负载转矩一定时,随着气隙的增加,功率损耗逐渐增加,当气隙从2.5~12.5mm线性增加时,实验功率损耗从565W逐渐增加至1 613W,在实际运行中,可以通过适当减小气隙来减小功率损耗。这一研究结果对调速型磁力偶合器在恒负载工况下的输出转速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7年11期 v.43;No.260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5 ] - 温颖;吴胜磊;
针对废旧地下矿井极易造成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的问题,提出将井下相应区域改造成抽水蓄能电站,进而与风-光互补系统结合,建立风-光-抽水蓄能联合互补发电系统。以跟踪负荷曲线和系统出力波动性最小为优化目标,分别对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建立出力数学模型,并在考虑风-光互补特性、电网传输功率等约束条件下,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算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可以很好地跟踪优化目标,有效解决了新能源并网时的功率波动和消纳问题。
2017年11期 v.43;No.260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90 ]
- 吴士良;杨路林;
为实现支架工作阻力大数据快速分析,提出了支架工作阻力大数据处理流程,设计了一种支架工作阻力大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支架工作阻力大数据的自动分析,并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矿压分析结果以专业图形和报表等形式直观表达,反映出顶板运动状态,便于指导工作面安全生产。
2017年11期 v.43;No.260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7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8 ] - 曹连民;燕明伟;孙士娇;张震;朱志元;刘冰;
针对榆林矿区某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回风巷采用超前支架、单体支柱或木垛进行超前支护存在支护效果差、支护速度慢、支护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大采高垛式液压支架。对该支架在顶梁偏载与底座扭转、顶梁扭转与底座集中载荷、顶梁集中载荷与底座偏载3种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分析应力云图和变形云图发现该支架整体受力均匀,无明显应力集中现象,且支架未出现较大变形;对该支架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支架支护作用下的巷道围岩变形量小,有效保证了工作面巷道的安全。
2017年11期 v.43;No.260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3 ] - 刘印;杨兆建;
为了方便煤矿设计人员对液压支架进行选型设计,采用C#语言、ASP.NET技术、Visual Studio2013系统开发工具及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液压支架选型设计系统,介绍了系统总体设计及功能实现方案。采用该系统,用户输入设计参数即可得出选型结果,并能够对选型结果进行择优。以某煤矿液压支架选型设计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2017年11期 v.43;No.260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8 ] - 张艳敏;苏浩;蒋青璋;
国内刮板输送机转动惯量大,启动转矩大,导致其驱动电动机的启动比较困难,普通的异步电动机难以胜任。针对该问题,研制了1 200kW隔爆型变频一体化永磁同步电动机。该电动机采用优化的电磁方案,将电磁负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可满足弱磁调速要求;结构设计充分考虑变频供电特点、隔爆性能要求及体积和质量限制,符合相关防爆要求,且结构紧凑;冷却方案设计充分考虑散热能力和余量,确保电动机有合理的温升限值。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该电动机主轴挠度和强度、铁芯隔磁桥强度均在合理范围内。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电动机具有良好的恒转矩特性和调速性能。
2017年11期 v.43;No.260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98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