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洋;王德明;仲晓星;焦新明;
以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试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试装置设计方案;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气源的选择、标准气体供给设备的设计、煤样反应部分的构建、气体分析仪器的选型以及显示控制面板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实现对煤样反应气体的自动采样、自动分析、在线采集功能,且测试结果重复性好,验证了该装置的稳定性。
2012年04期 v.38;No.19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4 ] - 于庆;
介绍了分布式光纤测温原理,重点分析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煤矿带式输送机、输电电缆、电气设备和采空区火灾防治中的应用及具体的实施。工业性试验表明,该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能准确、快速地对温度进行监测和预警,测温误差为±1℃,定位精度为1m,响应时间为20s。
2012年04期 v.38;No.193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68 ] - 洪留荣;
针对现有的强力输送带故障实时检测方法存在故障定位困难的问题,以接头为基准参考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强力输送带接头识别算法。该算法根据接头点的特征,把接头点用一个数值表示出来,并根据这个数值,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区分出上、下接头点;然后根据接头的特征,并通过修改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的匹配方式,对接头进行识别。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精度高、速度快,可有效识别强力输送带的接头,满足了强力输送带故障检测中接头定位的要求。
2012年04期 v.38;No.19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3 ] - 槐利;谭一川;程玉龙;
针对煤矿压风机采用人工就地控制方式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PLC的煤矿压风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PLC为控制核心,实现了参数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上传、故障报警、自动控制等各种功能,还实现了煤矿压风机的无人值守,为实现数字化矿井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2年04期 v.38;No.193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55 ] - 赵四海;周杰;
基于本质安全型电源的原理及特点,提出了一种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不间断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电源主要电路的设计。该电源采用LM317可调稳压芯片实现稳压功能,具有使用方便、电路简单、变换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源达到了本安标准,满足了安全型电气设备的需求。
2012年04期 v.38;No.193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1 ]
- 田原;王德光;
针对断面监视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断面监视系统性能试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机身和巷道基准来测量截割头表面特征点的空间位置,当截割头在断面监视系统引导下完成整个断面扫描后,将获得的一系列特征点空间轨迹按照机身和巷道基准投影到定义断面轮廓的平面上,从而形成实际断面轮廓;最后按照角度偏差、位置偏差和形状偏差三类指标对实际断面轮廓和设计断面轮廓进行比较,完成对断面监视系统的性能评价。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2012年04期 v.38;No.193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0 ] - 郑日红;顾秀芳;韩如月;王飞;邓国栋;
分析了在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单相接地和两相短路接地故障的相电压及中性点电压变化特征,结合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的故障特征,提出了完整的配电网短路故障识别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采集的模拟量少、判据简单、运算简便的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012年04期 v.38;No.193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78 ] - 田书;赵敏;
针对现有的井下电缆故障测距方法存在可靠性差、精度低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小波分析理论和神经网络的井下电缆故障测距方法,并比较了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用于该方法的测距性能。该故障测距方法采用3次B样条半正交小波对暂态零序电流信号进行小波变换,得到特定频带内的暂态零序电流模极大值,并将该模极大值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信号,根据模极大值与故障点位置的映射关系实现故障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故障测距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井下电缆故障测距,且RBF神经网络的测距误差及训练速度均优于BP神经网络。
2012年04期 v.38;No.193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7 ] - 李辉;唐轶;孙常青;
针对单一选线原理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综合选线策略,即基于稳态分量的零序导纳法、零序电纳增量法和零序电导法、基于暂态分量的暂态电流互积求和法;基于该综合选线策略开发了一套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装置。该选线装置能根据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通过键盘选择不同的选线算法,实现基于稳态接地故障和暂态接地故障的综合选线。实验结果表明,该选线装置对于高阻接地故障、电弧性接地故障等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2012年04期 v.38;No.193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70 ] - 全吉男;
在异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中,定子磁链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其控制的性能。在分析现有基于低通滤波器的磁链观测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电动机定子、转子电阻及转速估计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波波夫不等式的新型自适应定子磁链观测器。该观测器可准确快速获得定子电阻及转速估计值,性能明显改善。仿真结果验证了其优越性。
2012年04期 v.38;No.193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梁君燕;吴继奎;常俊林;郭文杰;
针对工业内窥镜使用场所特殊而存在采集的图像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小波变换和不同融合算子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小波变换,然后对代表近似信息的低频系数采用简单的平均算法融合,对代表细节信息的高频系数采用基于区域方差的动态加权平均算法融合,最后对处理的低频和高频系数进行小波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几种算法比较,该算法得到的图像参数较好,提高了图像处理效果。
2012年04期 v.38;No.193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李双科;吴记群;
针对常用的ip-iq谐波电流检测方法因采用数字低通滤波器而存在滤波效果和实时性不能同时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数学形态滤波器代替数字低通滤波器的改进方法。通过选取适当的结构元素,结合形态学的基本运算,设计了低通形态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检测精度的情况下,改进方法的实时性要明显好于常用的谐波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实用价值。
2012年04期 v.38;No.193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3 ] - 李胜利;
针对无刷双馈电动机的转子磁场转换效率决定了其工作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隐极无刷双馈电动机隐极转子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对作用较小的隐极转子进行优化设计,即将它们的槽型更改为半开口槽,不断改变它们的长宽比;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不同长宽比转子结构的隐极无刷双馈电动机,获得其功率绕组励磁与控制绕组励磁分布;利用Matlab软件分解转子磁动势,获得转子磁动势的谐波含量,从而确定最有效谐波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设定隐极转子的长宽比分别为10、13、15、17、20的情况下,隐极无刷电动机在15倍长宽比转子结构时的能量转换效果最好。
2012年04期 v.38;No.193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7 ]
- 王吉生;霍灵军;田彦武;郝军;李明发;
针对传统的作业规程存在审批流程多、审批时间长、审批质量不易控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OA煤矿信息平台的作业规程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和功能模块的设计。该系统采用网络技术整合现有的各种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提高了作业规程审批的效率和质量。
2012年04期 v.38;No.193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3 ] - 高明卿;
根据煤矿井下高压降尘系统对供水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基于PIC18F4580单片机的井下高压降尘供水系统监控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装置可实时监测水箱水位、压力、运行状态,并可将这些保护状态信息通过CAN总线接口和转换单元并入煤矿监测监控网,实现远程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监控装置达到了设计要求,能保证高压降尘供水系统的实时监测与安全运行。
2012年04期 v.38;No.193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4 ] - 李益鸣;吴文彤;
根据《煤矿可移动式硬体救生舱通用技术条件(报批稿)》中的综合防护性能试验要求,提出了一种救生舱综合防护性能试验平台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试验平台的整体架构,详细介绍了该试验平台中的恒温室和舱内外监测系统的具体实现。目前,该试验平台正处于硬软件联调阶段。
2012年04期 v.38;No.193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6 ] - 曹田兵;
介绍了矿用行政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煤矿有线无线一体化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并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主要设备及功能特点。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矿井有线无线通信系统的有效融合,达到了统一调度指挥的目的。
2012年04期 v.38;No.193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3 ] - 崔广鑫;张宏伟;
介绍了X射线探测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X射线的钢丝绳芯输送带监测系统,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该系统可以实现输送带在线全速检测,能够提供输送带任意位置的X射线透射图像;通过对输送带的图像处理和对比,可对钢丝损伤、拉伸和修补区域进行定位,并可自动报警。
2012年04期 v.38;No.193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5 ] - 邢倩;田慕琴;王雪松;
针对现有的传感器调校装置存在缺乏数据实时显示和处理、自动闭环控制、通信接口功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组态软件与Modbus通信协议应用于矿用气体传感器调校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利用串行口和Modbus通信协议将所调校的传感器通过单片机和上位机相连,可实时控制传感器调校的整个过程,并能动态采集、处理各传感器数据。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实现了矿用气体传感器调校装置的自动化、精确化,保障了煤矿的生产安全。
2012年04期 v.38;No.19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6 ] - 白宝国;
针对采用人工检测方式检测钢丝绳芯输送带运行状况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介绍了一种钢丝绳芯输送带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输送带的运行状况,有效地预防了断带事故的发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2012年04期 v.38;No.193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4 ] - 郭江涛;赵光绪;李莹莹;
为确保供水施救系统正常使用,设计了一种矿井供水管道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各管道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并将采集的数据传送给监测分站,监测分站实时将监测数据上传到监控主备机,监控主备机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管道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并保存处理完成的数据,形成报表及曲线供决策者分析、处理用。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真实反应井下的水文状况,为供水施救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可靠依据。
2012年04期 v.38;No.193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4 ] - 朱尚嵩;谢炎;花梅;
针对目前煤矿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和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Flex的WebGIS煤矿应用服务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应用模块化,通过WebGIS的地理数据分析功能将煤矿现有各系统的信息进行数据提取、智能化分析、可视化展示,为其提供人员导航、视频监控、避灾救援、瓦斯分布和应力分布模拟等应用服务。
2012年04期 v.38;No.193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9 ] - 刘枫;
分析了供电线路发生拒动类事故的原因,介绍了一种利用故障信息和保护信息对拒动类事故进行综合判断的线路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220kV线路故障保护拒动事故,而且当供电系统内发生其它保护拒动时,采用该方法采集相应故障量进行比对分析,便可迅速确定发生保护拒动的线路、设备及故障点所在。
2012年04期 v.38;No.193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4 ] - 张旭立;陈争峰;祝龙记;
针对常规煤矿带式输送机故障保护系统可靠性较差、缺乏直观有效的预警信号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预警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隔爆兼本安型PLC及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多级带式输送机的联动控制、故障监测、文字语音预警等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强,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故障预警及事故处理效率。
2012年04期 v.38;No.193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0 ] - 钱舒林;王学武;
针对煤矿井下电气设备要求本质安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矿用隔爆兼本安型计算机信号隔离器,主要介绍了该隔离器的硬件电路设计。该隔离器主要用于矿井中本质安全型计算机主机与外部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能够实时地传送键盘输入的数据,具有良好的信号隔离功能和抗干扰性能。
2012年04期 v.38;No.193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9 ] - 周李兵;孙骏驰;
针对煤矿巷道顶板离层监测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顶板离层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结构及测点布置方案,详细介绍了用于准确测量顶板离层位移量的围岩移动传感器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并分析了顶板离层位置及顶板离层位移报警阈值的确定方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对顶板离层位移量的实时监测,测量精度达2.5%。
2012年04期 v.38;No.193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65 ] - 张红光;王玲;
介绍了12kV中置柜联锁装置的设计原则,分析了现有中置柜联锁装置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改进和完善中置柜联锁装置的设计方法。实际应用表明,改进后的中置柜联锁装置的功能更加完善,安全性更加可靠,完全达到了五防闭锁要求。
2012年04期 v.38;No.193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7 ] - 钟兆华;
介绍了电牵引采煤机电气系统的结构和原理,给出了电牵引采煤机电气系统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结合电牵引采煤机电气故障实例,分析了故障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2012年04期 v.38;No.193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6 ] - 高春生;纪永刚;王维;宋锐;
针对AmigoBot移动机器人存在不支持本地可编程控制、只能作为网络终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OMAP3530和Android嵌入式平台的AmigoBot移动机器人上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及软件结构,详细介绍了在OMAP3530上移植Android系统的过程:首先对Android系统进行裁剪,使其内核功能模块既能满足上位控制系统的要求,又不冗余;在裁剪后的Android系统的基础上,对AmigoBot移动机器人的Aria控制软件、无线通信等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解决了AmigoBot本地控制问题,提高了AmigoBot的扩展能力。
2012年04期 v.38;No.193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