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自动化

Industry and Mine Automation

科研成果

  • 综采工作面输送设备工况实时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

    雷志鹏;宋建成;

    针对年产千万吨级煤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对成套输送设备高效可靠运行的要求,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PLC的综采工作面输送设备工况实时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组成,重点阐述了系统程序的整体功能及实现过程。该系统集运行状态监测、运行参数检测、数据记录和故障诊断于一体,可实现对综采工作面成套输送设备所配套减速器和电动机运行工况的远程、就地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功能。现场调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显示准确,故障诊断可靠性高。

    2010年07期 v.36;No.17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85 ]
  • 嵌入式电牵引采煤机黑匣子的设计

    陈虎;张阳;张福建;

    针对煤矿井下采煤机的工作环境及其特点,介绍了一种采用ARM微处理器设计的嵌入式电牵引采煤机黑匣子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该黑匣子用于记录采煤机的运行数据以及环境参数,对电牵引采煤机故障诊断系统的建立及采煤机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黑匣子性能可靠,能够满足应用要求。

    2010年07期 v.36;No.17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5 ]
  • 一种矿用高压电缆介质损耗在线检测系统的设计

    丁伟民;许春雨;宋建成;

    针对现有的煤矿井下高压电缆介质损耗离线式检测方法存在耗时耗力、检测精度易受环境影响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测量电缆接地线微弱接地电流的微电流传感器,并利用该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基于过零点法的矿用高压电缆介质损耗在线检测系统;介绍了该在线检测系统的组成和在线检测原理。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能够准确地在线测量高压电缆的介质损耗。

    2010年07期 v.36;No.17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8 ]
  • 基于S7-300的EML340型连续采煤机电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周旭;

    介绍了基于S7-300 PLC的EML340型连续采煤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控制功能,给出了主控PLC(S7-300)的硬件配置及其与变频器控制功能的实现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可靠,故障率低,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现场适应能力。

    2010年07期 v.36;No.17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0 ]
  • 基于MSP430F149的矿用多参数传感器的设计

    杨帆;

    针对目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中使用的传感器大多只能测量单一参数而导致的传感器布线繁琐、不便于安装及维护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矿用多参数传感器的设计方案。该多参数传感器采用低功耗MSP430F149单片机,将采集到的瓦斯浓度、CO浓度、O2浓度、温度信号经数据处理后送到LED显示,并比较输出报警信号。多种试验结果表明,该多参数传感器精度高、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2010年07期 v.36;No.172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1 ]
  • 煤矿胶带集控系统实验装置的开发

    王秀景;徐文尚;潘辉;黄泽彪;

    以煤矿胶带集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为背景,采用AT89S52单片机和VB 6.0软件开发平台开发了胶带集控系统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具有友好的上位机监控界面,通过RS232C通信协议实现上位机与单片机的通信功能,可实现对胶带跑偏、过速、温升、撕裂等故障的实时监测功能。该实验装置将煤矿胶带运输系统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工艺流程再现于实验室,既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也可以通过二次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010年07期 v.36;No.172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3 ]
  • 基于TFTP协议的ARM软件远程更新系统

    李俊;王金海;

    针对嵌入式产品维护和无人值守区嵌入式产品升级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FTP协议的ARM软件远程更新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主要由LPC2290微控制器、DM9000E网卡芯片以及SST39VF1601型NOR FLASH、MT45W4MW16型RAM组成,采用bootloader技术及以太网TFTP协议来远程更新无操作系统运行环境下ARM微控制器的应用软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和存储,大大降低了ARM嵌入式系统软件的升级维护难度。

    2010年07期 v.36;No.172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9 ]

短讯

分析研究

  • 煤矿监控系统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方法研究

    邹哲强;

    针对煤矿监控系统结构复杂多变、互连设备类型众多且不断增加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传统的本质安全型互连系统认证方法、国外的接口参数认证方法和系列本质安全型标准对我国煤矿监控系统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的适用性,指出目前煤矿监控系统本质安全性能的判定依据只能是GB3836.4-2000 equ IEC60079-11:1999,提出了煤矿监控系统非总线型接口设备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采用参数认证方法、总线型接口设备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目前应采用系统认证方法的方案,详细介绍了参数认证方法和系统认证方法的实施要点及未来实现总线型接口设备本质安全型互连参数认证的途径;还提出了煤矿监控系统接口设备的设计原则,以及煤矿监控系统本质安全型互连认证方法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该文有助于煤矿监控系统接口设备本质安全型互连参数认证方法的发展。

    2010年07期 v.36;No.172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3 ]
  • 本安电路中锂电池的设计要求

    王琦;汪淳;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锂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本安电路中电池和电池组的设计要求,分析了本安电路电池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提出了确保本安电路中锂电池安全性能的设计要求,及电池供电的本安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要求。

    2010年07期 v.36;No.172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1 ]
  • 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特点

    朱哲君;孙继平;

    首先介绍了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1)资源开发涉及面广;(2)安全生产管理十分重要;(3)煤炭赋存条件决定着煤炭生产和产品;(4)突出设备管理和维护;(5)采购的设备和材料不进入最终产品;(6)大宗物资集中采购;(7)煤炭销售与运输紧密相连;(8)煤炭生产会影响环境;(9)生产设计多、产品设计少等。然后从生产管理信息化、运输管理信息化、销售管理信息化3个方面分析了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该文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研究、设计与实现具有指导意义。

    2010年07期 v.36;No.172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71 ]

实验研究

  •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研究

    汤良;张申;干玲;杜艳;

    针对现有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载频和调制方式等参数固定、无法适应巷道信道模型变化而导致通信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出了在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方案,即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感知通信系统所处巷道的频谱和信道模型,实时、自适应地调整载频、调制方式等传输参数的特点,从而优化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性能;综合分析了认知无线电在煤矿井下应用的可行性;最后给出了认知无线电在煤矿井下应用的实现模式。

    2010年07期 v.36;No.172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81 ]
  • 巷道掘进过程中煤炮现象发生范围及机理研究

    王军辉;李宝富;张涛;

    为了说明煤炮现象的发生范围和发生机理,采用RFPA2D数值计算软件对某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和声发射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井工作面回采巷道发生的煤炮现象是在巷道两帮15 m及顶板约10 m范围内在巷道变形破坏过程中积聚的大量弹性能量释放的过程,是一种能级相对较小的动力现象,不是冲击地压发生的前兆信息。

    2010年07期 v.36;No.17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6 ]
  • 配电网单相接地仿真分析研究

    田书;王晓卫;王娟娟;

    在对配电网单相接地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时,利用小波包良好的时频特性和局部化能力精细处理故障瞬间的暂态信息,精确捕捉到了故障瞬间的电压行波波头,为下一步的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析了故障瞬间的零模电压和零模电流波形,观察到故障线路的零模电压和零模电流在第一个周波内极性相反,而健全线路的零模电压和零模电流在第一个周波内极性相同,且故障线路的幅值明显大于健全线路。利用这一特点构造出的零模功率保护方案将不受故障时刻、过渡电阻等的影响,对提高配电网的继电保护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2010年07期 v.36;No.172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8 ]
  • 基于P-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刘兴艳;上官璇峰;董洋洋;张汉允;

    分析了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P-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了基于P-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仿真模型。在该调速系统中,电流控制采用电流滞环,转速控制采用P控制和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电流滞环和转速模糊控制的双闭环调速控制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与基于常规PID控制的调速系统相比,系统响应时间缩短一半,且超调减小,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2010年07期 v.36;No.172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1 ]
  • 双边开关磁阻直线电动机的设计

    金鑫;昝小舒;

    介绍了双边开关磁阻直线电动机(LSRM)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尺寸设计方法,给出了LSRM样机的尺寸设计结果,并采用有限元法分析LSRM磁场分布规律,进行磁场分段计算,从而得到了最大电感、最小电感和相绕组匝数。测试结果表明,该LSRM样机启动力较大且出力不受电流方向影响,但也存在出力有脉动和噪声较大等问题,该问题可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和控制算法解决。

    2010年07期 v.36;No.172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4 ]
  • 逆变电源并联系统的谐波环流抑制研究

    刘艳兵;丁喆;汪显博;王军晓;

    针对逆变电源并联系统中的谐波环流问题,在分析了单个逆变电源谐波扰动数学模型及逆变电源并联系统中谐波环流产生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对逆变电源并联系统中的单个逆变电源模块采用电流内环、电压外环的双环控制方式,并在逆变电源输出端增加耦合电感的方法来抑制系统中的谐波环流。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0年07期 v.36;No.172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0 ]
  • 恒温检测方法在检测混合气体中的应用

    于震;张正勇;

    根据催化燃烧气体传感器的敏感机理,讨论了催化燃烧气体传感器检测电桥在恒压源供电情况下的输出与补偿元件和敏感元件电阻变化之间的关系;应用补偿元件和敏感元件的电阻与其工作温度变化的关系及热平衡方程,推导出了催化燃烧气体传感器输出与被测气体浓度之间的关系,且得出催化燃烧气体传感器的输出是线性的;提出了采用n个催化燃烧气体传感器分别工作在不同温度下,根据每个传感器的输出计算出由n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中的各组分浓度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检测混合气体各组分浓度时,最大检测相对误差小于10%,且相对误差与浓度没有严格的依赖关系。

    2010年07期 v.36;No.172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8 ]
  • 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在煤矿生产调度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戴明军;程灿;沈中泽;

    提出了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煤矿生产调度子系统进行频繁模式数据挖掘的方案,详细描述了对煤矿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及运用Apriori算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挖掘频繁项集的过程,分析了频繁项集中关联规则的含义,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挖掘功能的方案。

    2010年07期 v.36;No.172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3 ]
  • 基于Linux服务器的安全网闸的设计与实现

    徐晓林;

    提出了结合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架构在Linux服务器上的安全网闸的设计方案;利用实验室网络环境,从NAT、包过滤、Snort入侵检测这3个方面配置了Linux服务器,从而实现了安全网闸的安全防御和入侵检测功能。实践证明,基于Linux服务器的安全网闸系统强壮,配置性强,可靠性高。

    2010年07期 v.36;No.172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1 ]
  • 基于Magnet的直流电磁铁的优化设计

    高彩霞;王福忠;焦留成;

    针对直流电磁铁因形状特殊且不规则、磁性材料的非线性与分布性而导致电磁铁设计方法不完善、设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agnet的直流电磁铁的优化设计方法,重点分析了直流电磁铁的初步设计,包括设计要求、直流电磁铁的结构设计及线圈设计,以及基于Magnet有限元分析软件的直流电磁铁的优化设计,包括线圈骨架材料的确定、端盖尺寸的优化、气隙长度的优化等。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优化设计的直流电磁铁具有启动电流小、动作迅速、可靠性和耐用性高等特点。

    2010年07期 v.36;No.172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1 ]

问题探讨

  • 矿井安全监控电源系统的研究

    谢俊生;王森;游青山;

    介绍了电气防爆原理;从理论研究和产品发展两个方面阐述了本质安全防爆型式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重点讨论了目前国内矿井安全监控电源系统存在的问题,即系统输入适应性问题、系统智能化问题、备用电源优化设计问题、系统抗干扰能力问题以及大容量本质安全型电源问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矿井安全监控电源系统,该电源系统抗干扰能力强,且具有系统运行参数智能监控、预警和故障诊断功能。

    2010年07期 v.36;No.172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02 ]
  •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风电瓦斯闭锁实现方式的探讨

    蔡崇;

    分析了《AQ6201—200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中关于风电瓦斯闭锁的新要求,指出了目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实现这些新要求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通过增加参与风电瓦斯闭锁的瓦斯传感器的配置信息和参与风电瓦斯闭锁的风机数量及相应修改井下控制设备的软件程序实现新要求的方案。

    2010年07期 v.36;No.172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91 ]
  • 异步电动机故障保护在采煤机中的应用与研究

    王瑾;陈霞;芮国洪;

    分析了异步电动机的常见故障特征和现有采煤机电动机保护方法;针对采煤机截割电动机恒功率保护及阶段式定时限保护未考虑电动机过载承受能力和电流动态性以及断相故障保护中故障判据不准确的问题,应用对称分量法理论,提出了连续型和离散型反时限过载保护方法及基于负序、零序电流检测的不对称故障保护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采煤机的运行可靠性。

    2010年07期 v.36;No.172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4 ]
  • 采用颜色与纹理特征完成对井下胶带机控制系统智能监控的探讨

    黄丹群;顾春瑜;

    针对煤矿井下胶带机控制系统中现有堆煤传感器灵敏度不高或易出现误报现象的问题,探讨了一种采用数字视频图像分析技术、结合现有工业电视系统对井下胶带机堆煤现象进行智能监控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胶带机落煤点的图像建立特征库,然后以抽帧方式提取工业电视系统的实时监控图像,利用图像的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对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并与特征库中预先设定的特征图像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相应的报警信号,并在上位机或工业电视画面上弹出预联锁控制窗口,便于监控人员确认后进行胶带机控制系统的联锁保护。

    2010年07期 v.36;No.172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1 ]
  • 岩石变形破坏检测方法研究

    魏世明;柴敬;

    介绍了现有岩石变形破坏的检测方法,即光学检测法、CT检测法、声发射法、电磁辐射法、红外检测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现有的岩石变形破坏检测方法大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不能对大型岩体工程中岩石变形破坏过程实施长期、有效的监测,应对现有检测方法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探寻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如光纤传感检测方法。

    2010年07期 v.36;No.172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8 ]
  • 交流变频液压调速技术及其应用

    贾会会;陈玲;

    在分析交流变频技术和液压调速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指出采用交流变频技术对现有液压调速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是节省能源、改善传动品质的有效途径;介绍了交流变频液压调速技术的原理,重点介绍了该技术在电梯及煤矿行业的应用,并指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重点。

    2010年07期 v.36;No.172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2 ]

经验交流

  • 基于无线网桥的煤矿防火注浆监测系统远程通信的实现

    苗双涛;蒋曙光;吴征艳;梁巍巍;金富;李汇明;

    针对现有煤矿防火注浆监测系统有线数据传输方式存在布线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网桥的煤矿防火注浆监测系统远程通信的实现方案,介绍了无线网桥的3种桥接模式以及无线传输的特点,阐述了基于AX9800 11A无线网桥、采用点对点桥接模式实现济宁二号煤矿防火注浆监测系统远程通信功能的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无线通信的有效距离≥10 km,有效传输速率达10 Mbit/s,视频信号延迟时间≤5 s,数据传输性能可靠,通信质量好。

    2010年07期 v.36;No.172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1 ]
  • 井下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

    罗辉;王文亮;贾堃;张继峰;

    针对煤矿井下变电所监控对象分散、通信协议多样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井下变电所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OPC技术,通过多协议转换的网络通信方式实现了井下变电所内具有不同协议设备的无缝对接,可对高、低压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等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运行效果良好。

    2010年07期 v.36;No.172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煤矿瓦斯抽放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冯涛;王付坤;王琳;

    提出了一种煤矿瓦斯抽放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其系统组成、功能以及系统功能的实现方式。在煤矿现场的试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实现了对瓦斯抽放泵站管道参数、环境参数、工况参数、供水参数的实时监测和保护,对瓦斯抽放系统的自动控制、瓦斯抽放系统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及远程控制等功能,完全符合煤矿瓦斯抽放系统的需要。

    2010年07期 v.36;No.172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5 ]
  • 基于Zigbee的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数据采集系统

    杨晋;

    针对现有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监测数据采用有线方式传输而存在的铺线困难、数据丢包率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的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数据采集系统;以连采机油泵电动机数据采集系统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该系统采集的油泵电动机运行电流进行了分析,从而推断出油泵电动机的运行状况。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数据传输可靠,为分析连采工作面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

    2010年07期 v.36;No.172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5 ]
  • 基于鉴相鉴幅方式的选择性漏电保护电路设计

    范仪龙;李航;游国栋;

    提出了一种基于鉴相鉴幅方式的用于煤矿井下综采设备电控装置的选择性漏电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案。该选择性漏电保护电路主要利用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与非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相位相反、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相位滞后零序电压相位的原理,通过比较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的相位及二者幅值与设定幅值的关系,实现了对煤矿井下综采设备电控装置的选择性漏电保护功能。实践表明,该电路适应能力强,应用灵活方便,安全可靠。

    2010年07期 v.36;No.172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77 ]
  • 水泵压力监测数据分析在矿井水泵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王栋平;杜仁庆;

    分析了矿井水泵自动控制系统中水泵真空压力和排水压力在水泵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讨论了水泵真空压力和排水压力监测数据对于水泵自动控制系统程序设计的作用,指出真空压力监测数据主要用于判断水泵是否允许启动、排水压力监测数据主要用于判断水泵运行后排水是否正常。实践证明,根据该原理设计的控制程序使矿井水泵自动控制系统更加稳定可靠,而且能够很好地保护水泵及相应设备。

    2010年07期 v.36;No.172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8 ]
  • 煤矿企业内部生产网络安全设计

    刘媛媛;李亚哲;刘健康;

    分析了目前煤矿企业生产网遭受网络安全威胁的主要途径,提出了应加强生产网内部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的建议,重点介绍了增加防火墙和病毒服务器、在防火墙后增加防病毒墙、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将重要服务器设置在网闸内、设置入侵防御系统这5种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2010年07期 v.36;No.172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1 ]
  • 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杉木树煤矿的应用

    张建;汤俊;邓荣;

    介绍了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的应用情况,简要说明了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组成,重点介绍了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杉木树煤矿应用中的调控中心建设、网络层建设及子系统建设情况,分析了杉木树煤矿运行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后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应用结果表明,全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为煤矿实现"减人提效、节能降耗、人本安全"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0年07期 v.36;No.172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69 ]
  • AFE变频器在煤矿瓦斯抽放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孙文志;

    以抚矿集团暖气厂瓦斯抽放机控制系统的改造为例,介绍了AFE变频器在煤矿瓦斯抽放机控制系统的应用,重点介绍了AFE变频器构造、控制原理及相关技术参数的设置方法。仿真结果表明,AFE变频器的网侧电流几乎没有失真,对电网污染极小。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应用AFE变频器对煤矿瓦斯抽放机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后,系统运行稳定,未发生任何故障,且提高了瓦斯抽放机效率,有效节能约为30%。

    2010年07期 v.36;No.172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郑源志;郑学建;

    给出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在神东煤炭集团锦界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实践表明,人员定位安全管理系统性能稳定,能够实现井下人员考勤管理、实时定位跟踪、安全警示报警监测、安全管控等功能,提高了煤矿生产安全调度的效率及煤矿安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010年07期 v.36;No.172 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9 ]
  • 基于EPON技术的杨营煤矿“三网合一”设计

    张中仕;曹新德;

    结合杨营煤矿地面办公网络的建设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EPON技术的"三网合一"设计方案,介绍了EPON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探讨了其在杨营煤矿"三网合一"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实践表明,基于EPON技术的"三网合一"设计方案网络结构简单、适应性强、维护容易、费用低、数据传输快且稳定。

    2010年07期 v.36;No.172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 盘式制动器制动性能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

    刘同增;

    针对现有制动器监测系统大多存在无法及时诊断和修复碟簧的内部损伤和疲劳失效、制动性能参数检测不全、数据传输可靠性低等问题,介绍了一种盘式制动器制动性能智能监测系统在鹤岗矿业集团兴山矿的应用情况,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各参数检测原理及上位机监测软件的组成。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操作简单、抗干扰性强、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盘式制动器制动性能参数的在线监测功能。

    2010年07期 v.36;No.172 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1 ]
  • 核子秤计量系统在煤矿GEPON网络传输平台上的接入方案

    汪彦峰;

    给出了淮北矿业集团祁南煤矿GEPON网络传输平台与核子秤计量系统的组成结构,介绍了核子秤计量系统在煤矿GEPON网络传输平台上的接入方案。应用结果表明,通过GEPON网络传输平台,核子秤计量系统采集的称重数据能够统一传输到安全生产指挥控制中心,而且能够接收来自控制中心上位工控机对核子秤计量系统下位机发布的控制命令,数据传输可靠。

    2010年07期 v.36;No.172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3 ]
  • 大功率矿井提升机电动机轴电流的产生、危害及消除

    高志安;

    分析了大功率矿井提升机电动机轴瓦磨损问题,指出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之一是轴电流的存在;分析了轴电流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电动机的危害,进而提出了降低轴电压、保持电动机转子轴与轴瓦之间等电位、保持电动机转子轴与轴瓦之间绝缘等3种减小轴电流危害的方法。

    2010年07期 v.36;No.172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8 ]
  • 东庞矿特大突水快速联合排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李田兴;

    以东庞矿特大突水事故为例,针对矿井特大突水后快速复矿的关键环节——联合排水进行了分析研究,着重介绍了对潜水泵的优化选型设计及安装方案,并采用力学分析验证了潜水泵承载量在井筒井壁上安装的安全可靠性。实践表明,该特大突水快速联合排水技术能够满足快速、安全、可靠、经济的要求。

    2010年07期 v.36;No.172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9 ]
  • 基于S7-200的恒压供水控制系统设计

    王梅;马小平;金立;

    介绍了一种采用S7-200 PLC作为控制核心的恒压供水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通过PT203B应变式压力传感变送器实时测定水流压力,经PID调节器调节后送入变频器进行变频调节,PLC根据变频器输出信号来控制恒压供水系统的3台泵运行,具有恒压供水及完善的保护和报警功能。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恒压供水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高,节能效果明显。

    2010年07期 v.36;No.172 12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0 ]
  • 一种DSP对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器件的驱动方法

    邵勇;张国强;康安明;

    针对工业控制开发领域存在的器件总线结构不兼容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CPLD实现的DSP驱动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器件的方法,并以TMS320LF2407A DSP访问DS12C887时钟芯片为例讲述了具体实现过程,并给出了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速度匹配、信号电平匹配、信号格式匹配和时序匹配等问题。实践证明,该方法简便可靠,是一种解决两种总线器件互联的可行方案。

    2010年07期 v.36;No.172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 ]
  • OPC技术在组态软件之间通信的应用

    崔东锋;

    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采用OPC技术实现组态软件WinCC和组态王软件之间通信的方案,重点介绍了组态王和WinCC的具体设置,为工业控制领域的硬件开发和软件之间的通信设计提供了参考。

    2010年07期 v.36;No.172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