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自动化

Industry and Mine Automation

  • KJ7型矿井监控系统

    尹协一

    KJ7型矿井监控系统是“七五”国家科技攻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下述特点:两级计算机管理的“集散型”系统体系结构;IBM PS/2监控主机,OS/2多任务操作系统;系统应用软件功能丰富实用,操作简便;实现两线信息传输;通用监控站具有人机会话功能,可以单独使用;先进的系列开关型本质安全电源;固态继电器实现超限断电控制;可以配接国内外各种类型传感器。

    1991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8031单片机在变频电源中的应用

    张同庄

    本文叙述8031单片机在交交变频器电源中的应用。和传统的交交变频器电源相比,大大简化了其控制线路,用软件代替大量繁杂的硬连线电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以方便地扩展成由交交变频器供电的电动机调速系统,适用于煤矿矸石山绞车和井下运输提升用调速设备。

    1991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异步电动机拖动的煤矿提升系统计算机仿真

    王勉华

    本文建立了由异步电动机拖动的立井提升系统的数学模型,编制面向方程的计算机仿真程序,并进行了仿真运行。仿真结果可作为系统设计检验、修改及其实际系统现场运行整定依据。

    1991年03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下运带式输送机单片机控制

    杨睿

    下运带式输送机采用单片机控制,可较好地解决在启动、运行、停车等方面其控制的各种问题,且成本低、可靠性高。文章对软件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叙述。

    1991年03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 ]
  • 几种改善可控硅串级调速系统功率因数途径的分析

    郑均忠

    交流电机占工业用电机的80%以上,为减少能量的消耗,使经济、高效率的可控硅串级调速系统得到应用。本文对串级调速系统功率因数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较详细地叙述了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1991年03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2 ]
  • 矿车轮自动加工数控机床

    矿车轮自动加工数控机床课题组

    介绍一台由C630普通车床改进的矿车轮数控加工机床。文中列出了该机床的主要性能指标,并对功能部件:液压伺服系统、液压转位刀架、机械手、电气、数字控制系统进行了原理分析。实践证明该机床使用效果良好。

    1991年03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0 ]
  • 煤矿井下轨道运输信集闭系统几个问题的探讨

    金泉

    信集闭系统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对系统结构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的分析,对今后信集闭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设想。

    1991年03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 ]
  • 关于《矿山供电问题的可靠性模型》的再商榷

    郭余庆,陈荣军

    本刊1986年2期刊登了“矿山供电问题的可靠性模型[1]”,阜新矿院钟毓秀等在阜新矿业学院学报1988年1期上发表的对《矿山供电问题的可靠性模型》[2]商榷”一文,在煤炭科学技术,1988年11期发表的《煤矿主变压器安全运行的可靠性模型》[3],提出不同看法,本文就其看法进行再商榷。

    1991年03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关于开关抽样汇接的探讨

    武增,张申,湛日春

    <正> 一、前言目前煤矿井下通信大都是采用各自独立的通信子系统,如载波电话、感应电话、扩音电话、泄漏通信等。将各个通信子系统汇接成网,是实现全矿井生产调度通信的必由之路。汇接必须是在通信子系统所共有的信号频段上进行,才更具普遍性。即应该进行音频信号的汇接。

    1991年03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0 ]
  • 单轨吊辅助运输技术应用初探

    彭化平,杨新建

    本文叙述了漳村煤矿根据其地质情况及煤层开拓方式,在改造辅助运输系统时,推广使用了单轨吊机车。并介绍了单轨吊机车系统及轨道的悬吊方式。

    1991年03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6 ]
  • WPZ50/10型喷雾泵站的研制

    夏绪民

    AM-50型掘进机是我国煤巷及半煤岩巷道掘进中使用较多的机型,由于原机型喷雾灭尘效果不好,急需开发一个与之相配套的泵站,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泵站的研制情况及开发达到的水平。

    1991年03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从容积效率看单双变量系统的选择

    金高星

    <正> 一、概述随着煤矿辅助运输的发展,对牵引机车的牵引力、牵引速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牵引车在较小的牵引功率下获得最好的驱动性能,促使牵引车的液压传动系统由传统的泵单变量系统向泵马达双变量系统发展。但同时,单变量系统又具有控制简单、工作可靠等优点。因此,

    1991年03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单体液压支柱支撑力的测定及改进措施

    赵日峰

    为了科学的控制单体液压支柱采面的顶板,实现顶板安全。作者对6个矿、24个工作面、352根单体液压支柱的支撑力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支撑力降低的原因,针对其原因提出措施。

    1991年03期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单轨吊技术联络及辅助运输系统赴英考察报告

    潘逎湘

    <正> 1.概述应英国NEI—BECORIT公司邀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常州科试中心和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共同组成6人技术小组于1991年2月5~19日赴英进行单轨吊技术联络及辅助运输系统考察。世界银行为开发中国山西潞安矿务局常村煤矿,向中国贷款1.26亿美元,并由

    1991年03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热处理电炉故障警报器

    顾复兴

    该警报器具有初步的思维判断能力。电炉工作异常时,除发出警报外,还能自动置换仪表、继续控温,并能从先后两次警报中方便地判断故障所在处。

    1991年03期 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 ]
  • SG3524型开关稳压器及应用

    纪纲,吴学胜

    本文介绍了SG3524型开关稳压器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应用电路。

    1991年03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0 ]
  • 分布式荧光氧传感器

    R.A.里勃曼,L.L.布赖勒,L.G.科恩,吴重庆

    <正> 在光纤芯层中传输的光存在着一个趋向于包层的消逝场;这将导致包层的光吸收从而表现为光纤自身的传输损耗。光纤中传输模式的消逝场趋向于包层这一现象,意味着逆效应也是可能的:即在包层中激发的光也可以耦合成传导模并传输到

    1991年03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3.3kV在采煤工作面的应用

    E.S.恩特威斯尔,刘祖春

    <正> 一、历史背景早在六十年代初,人们就认识到当时的标准用电电压550V已和增大后的工作面设备功率不相适应,故导致了把工作面用电电压提高到1100V的决定,通过串/并联线路用三角形接法获得,且选此电压,电机的缠绕方式很容易适应旧电压和新电压,重新设计的工作量也最小。其次原有的电缆均能与新电压相适应。

    1991年03期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4 ]
  • RM-137A、138A型采煤成套设备的综合自动化装置

    张强

    <正> 该两套都是矿井设备中新型的自动化装置,由苏联顿涅茨克矿山机械自动化研究所设计制造。该院是苏联唯一从事设计制造综合机械化采煤作业和掘进作业用的自动化和控制设备的专门机构。该院研制的矿山机械自动化装置具有一定的水平。KM-138A型的首台实用装置1988年底在顿巴斯矿青年近卫军煤矿投入运行,取

    1991年03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3 ]
  • 科技信息

    <正> JKCZ-Ⅲ型矿井提升机综合保护装置通过技术鉴定该产品系洛阳矿山机器厂研制,于1990年6月在义马矿务局杨村矿进行了半年工业性运行试验,用户反映良好。于同年12月在洛阳市由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生产局主持通过了技术鉴定,同意投入批量生产。该产品有60路监测故障点,有打铃信号数字显示和汉字显示,并设有记忆。有深度和速度数字显示,误差在10cm以内,将标准速度图和动

    1991年03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9 ]
  • 下载本期数据